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河南林州市城市投资2024年债权系列产品】
总规模:1亿以内
预期收益率:期限: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季度付息,打款当日计息!
一年期产品收益:10万-30万-50万-100万; 8.7%-9.0%-9.3%-9.6%
二年期产品收益:10万-30万-50万-100万; 9.2%-9.5%-9.8%-10.0%
三年期产品收益:10万-30万-50万-100万; 9.7%-10.0%-10.3%-10.5%
付息方式:每日成立,季度付息
购金额:10万起投(每个自然日成立起息),1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融资人】林州xx资集团有限公司
林州市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100%股权,林州市财政局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主体评级AA、存续债券2只,其中23林城02债券评级AAA,存量规模6亿。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184.73亿元,营业收入48.93亿元,同比增长8.29%,净利润1.44亿元。
【担保人】林州xxx投控股有限公司
林州市财政局为公司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291.37亿元。营业收入57.91亿元,利润总额3.08亿元,净利润2.28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
【应收账款质押】1.7倍应收账款足额质押,债务方确权回购并办理中登网质押登记。
政信知识:
城投债融资为何都如此安全可靠
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都来自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费用,由违约风险带来的信用缺失和造成的后果是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可承受的,因为这关乎地方政府经济长远发展大事,关乎当地的公共民生服务能否持续,所以出现不兑付的违约概率几乎为零。这就是在我国单一体制下主权信用产品的最大优势。
所以,确定性机会极大概率在政府基建领域,而政府基建离不开大家耳熟能详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原因很简单:政府的市政府道路、桥梁、医院、学校、公共设施等项目工程,首先交给的就是政府的一级核心平台公司,由他们来承建及交付。
由此可知,要保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落脚点在政府基建,而具体工作开展的主体将会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对应政府平台的投资理财机会主要涉及政信类信托产品、资管计划、城投债(定融计划)等。
政信类产品风险系数分析
2018年以来,陆续出现几例政信类金融产品延期案例,政信类产品是否值得继续投资
先看看出现延期风险事件的政信类信托、资管产品兑付效率;目前涉及延期的政信类产品关联的地方平台有:云南省国资公司、天津市政集团、西安灞桥区西安绿源,内蒙古通辽天诚,陕西韩城城投,贵州独山、三都等,约10来起延期案例。
以上涉案产品,均迅速兑付本金、到期及延期利息(基本在一个月之内,最快是当天即处理完毕),极个别特别困难的平台,政府依然给出了具体的还款时间表(半年内),同时给予了适当的利息补偿。
平台不会出现毁灭性问题
哪些是毁灭性问题:实际控制人失联或死亡,民间借贷,资金转移至海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压线,一碰就死。平台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这表明平台不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平台背后是政府信用
虽然国家一再声明“谁的孩子谁抱走”“打消中央兜底的幻想”,但是从平台的操作层面,即省、市、区县来说,有几个敢真的让平台出现问题的晚几天兑付,都惹得市场一阵骚动,舆情满天飞,在保稳定的大局下,哪个地方政府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政府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对于国家来说,地方政府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闯祸了,当家长的要板起脸,打屁股,事后还得当家长的去擦屁股。不理解的可以想想为什么2014年要出43号文。
平台不敢违约
平台目前自身现金流不足,还款主要依靠借新债。要是哪家平台敢出问题,那就是平台所在区域的问题,金融机构一收紧,这个区域的平台都会受到牵连。一向履约记录极好的天津某房地产国有企业,不就这样躺了吗好在天津足够大,没有出现大问题。要是某个经济一般的区县市的平台出问题,那可能就要出大问题的。去年,贵州要求收回承诺函,都引得金融机构做贵州项目很谨慎,要是真的出问题,天知道要出什么大篓子。上面的分析看出,平台不敢违约。
平台不能违约
平台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少说十几万亿的规模(包括城投债、政府购买服务和PPP融的资,类平台企业的融资,调出名单的平台的融资)。这个不是小事。往大了说,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纺织业出问题,那叫产能过剩,需要出清。可以银行和平台出问题,那就不是小事了。银行业出问题,是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甚至动荡的。平台问题,背后是。我们国家能承受的住希腊式的吗能承受得住底特律式的地方政府破产吗
平台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面协调
平台一旦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现协调,因为这个涉及到政府自己的切身利益了。虽然说现在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相对主导的作用,大家“不找市长找市场”,但是市长一发力,市场也得跟着动。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破产了,一些国有企业违约了,那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政府没有救助的义务。可是,平台出问题了,政府的钱袋子就麻烦了。并且,大家都知道行政力量相对市场强势多了。
政府调节的手段较多
政府的钱袋子是一个大概念,这个钱袋子里面有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城投债、地方政府债券、平台债务,因此平台债务只是政府钱袋子的一个很小的部门罢了。不过毕竟是政府自己借的钱,还是很认账的。如果平台真的出问题,政府动用大钱袋子,来解决平台债务的问题,压力相对小很多。再说了,各平台之间互帮互助,也能很好的解决平台债务问题。
对政府官员追责
部分地区甚至明确发文,要求各区域管理自己本地的平台债务问题,出现问题对官员进行追责。如《重庆“分债、限量、控资、追责”严管融资平台公司》、《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和融资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17】10号),其中四川省文件明确要求“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突出、整改措施不到位和债务风险管控不力、债务风险超过预警线的市(州),由省政府或省政府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约谈,督促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力度相当之大!
金额机构对平台问题的态度
如果国企、民企出风险了,各金融机构看谁跑得快,抽贷现象很常见。有的企业,就是因为一些舆情导致金融机构收贷,而导致资金流断裂。可是,金融机构对平台的态度不是这样。如某省会城市下面的县级市,在2015年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舆情,说当地政府债务高达500亿,且政府官员被查,但最后也没有爆发平台问题。(事后政府澄清事实,要求媒体撤销相关报道,这是后话。)这要是企业的话,早就废了。现在,该地区每年从省政府那里获得大量政府转贷收入,过得也很滋润。可预期的未来,该地区政府债务也不会爆发。因为有省政府帮着托底呢。
综合来看:政信类产品由于涉及的融资方及担保方身份特殊,往往会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再融资能力及稳定程度非一般民营企业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