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云南丽江市国有资产2024年财产权信托项目城投债定融
资金用途:用于补充发行人流动资金以及丽江市市级人才公寓建设项目
产品规模:限额(¥200,946,000元)
存续期限:24个月
投资门槛:10万(含)以1万递增
收益说明:
10万 ≤投资金额>50万收益率 8.5 % /年
50万 ≤投资金额>100万收益率 8.8 % /年
100万≤投资金额收益率 9.0 % /年
收益分配:每年的3月15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为产品付息日。
产品亮点:发行人和担保方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覆盖丽江市85%人口,地方旅游收入稳定,还款来源充足
重点项目建设: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发行人自身流动性以及丽江市市级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建设。
丽江市龙头国有企业发行:
发行人丽江市xx集团有限公司背靠丽江市市委市政府,由丽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资产规模达100亿,具有良好的政府信用。
丽江市四大国企担保:
丽江市xx有限公司、丽江xx有限责任公司、丽江市xx有限公司、丽江市xx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对本产品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出具书面《差额补足函》。
头部信托机构审查备案发行:
信托登记编码:ZXD31H20240410101XXXX,XXX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是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持信托业务牌照、国有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区域介绍
丽江市,属于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下辖1个市辖区,4个县。截至2022年末,丽江市常住人口123.8万人。2023年,全市GDP671.73亿,旅游业总收入1066亿,全年接待游客:6986 万人次。
丽江市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老君山、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优质知识分享:
发生违约后,城投信仰还存在吗
在的投资领域里,政府项目可能是投资人一直都绕不开的话题,回顾市场表现,在民企违约潮不断、地产调控加码、池规模严控、消费金融刚兴起还没经历过市场验证的背景下,政信依旧是整个市场里最耀眼的那颗星。
也许有的投资人会认为,政信项目也有违约,但进元财富依旧认为,政信是过往投资违约案例里还款意愿最强,最具偿债能力的。根据过往违约的案例来看目前只是存在流动性风险,不存在兑付风险。兑付风险主要指的是无法偿还的债务,可以对债务单位进行破产重组,按照公司法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算。但是政府平台不同于一般性企业,更多的是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所以政府平台破产目前只存在理论层面。
一般我们说的政信项目指的是以当地政府设立投融资平台为交易对手的项目,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讲就是当地的市区县级别的城投公司,城投公司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与开发、公共事业(具体来说包括水、电、煤气等服务)国有资产运营、棚改、园区开发等6类公益类项目,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的政信类项目都是以这些负责不同业务类型的城投公司融资的项目。
所以,城投是地产政府为了筹资开发建设而组建的公司,服务对象也是地方政府,本质上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太大区别,仅仅是套了一个企业身份,实操层面城投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都是地方政府直接任命,往往和地方政府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背后涵盖的是政府信用,也就是市场普遍提及的城投信仰。
当一个地方政府平台发生违约后,当地政府会很重视,因为会影响到金融市场对其再评估,成本太高,不利于当地发展。从过往案例来看,违约后当地政府态度积极,不会形成半死不活的局面,处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上级政府调配、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等,但是核心处理的方式依然是银行债务置换、滚动偿还的模式,以时间换取空间。
中央的政策也是松紧结合,一方面保证适当的融资需求,以防地方政府的金融风险恶化。另一方面经济依然有下行压力,基建仍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当然也不会无限滚动下去。
所以城投会不会真的破产其实就很容易回答,似想真的破产全国到处基础设施烂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会坐视不管吗另外,中央出台的城投公司破产只不过是虚晃一,目的是为了遏制住地方债务的蔓延,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
进元财富认为,当下城投信仰仍然是存在的,对于具体项目,我们所作的风险评估体系是针对项目本身的延期风险而不是最终风险,就目前情况而言,过往城投平台尚未出现过公司破产,未来几年内也不太可能出现。因此,城投平台发生延期,难免会让投资者心焦,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您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可以选择参考我们风险评估报告,从中挑选安全性更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