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新优质产品上线!极少非标融资!
1.【成都简阳发展(控股)2023年债权资产计划政府债定融】
2. 规模:第一期20000万元
期限:12、24个月
3.【债权转让费】
一年期:20万-100万-300万:8.9%-9.2%-9.5%
二年期:20万-100万-300万:9.2%-9.5%-9.8%
4.【付息还本】
20万起投,以1万元为单位递增
进款起息,产品周五成立。
按自然季度支付收益(每年3月、6月、9月、12月)10日付息,自认购成立之日起算,到期还本。
5.【融资主体】
简阳发xx股)有限公司(AA评级)
6.【担保主体】
担保人一:四川雄xx有限公司(AA评级)
担保人二:简阳市xx有限公司(AA评级)
7.【资金用途】
用于补充简阳xx控股)有限公司短期流动性资金
无关内容:
进而分析了如何更好的建设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建筑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二、绿色建筑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绿色建筑迎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7581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694项,建筑面积为7066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48项,建筑面积为515万平方米
742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按地域分布,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和项目面积较多
不过,在我国绿色建筑规模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绿色建筑相关主体的能力、资质、水平较混乱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绿色建筑咨询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完善准入机制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建筑方案中采用被动节能技术较少,优化措施较少,造成主动节能措施运用较多,有技术堆砌倾向;专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配合不够和谐,造成相关技术不相匹配;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对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考虑不足,后期被动采取绿色建筑技术后造成增量成本较大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因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断消耗的能源、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必须进行生态工程和节能环保
节能环保的核心是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用绿色能源,运用先进的技术,绿色材料
发展绿色建筑和实施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代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总体而言,我国已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能效标识的建筑项目规模相对其他国家较小但是发展较快
发展程度低同时意味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巨大
三、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建筑的特征有:少消耗资源
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高性能品质
结构用材要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保温、防水......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长生命用期;多回收利用
作为建筑设计工程师,做好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建筑围护结构是指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其保温、防潮、密封性能等热工性能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冷热负荷,从而减少建筑设备的能耗、节省能源
所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在建筑物的四大围护结构门窗、墙体、屋顶和地面中,以面积和能量损失率计,排首位的是门窗,其次是墙体,第三是屋顶
从门窗跑掉的能量,约占建筑使用过程中总能耗的50%,其能耗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地面的20多倍
因此门窗、墙体、屋顶这三部分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措施成为重点
1、建筑门窗保温 建筑门窗一般由门窗矿材料、镶嵌材料和密封材料构成,其材料的选择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很大
建筑节能设计中,门窗的大小、门窗气密性等级及以及窗框玻璃的传热系数值的大小影响建筑耗热量指标
要增强外窗的保温性能,必须提高窗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提高窗的保温性能
为此可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在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处使用弹性的轻型材料,框与扇、扇与扇、扇与玻璃之间用密封材料可靠密封
2、建筑外墙保温 外墙是建筑物隔热保温的重要构件
通过增加外墙的厚度和降低外墙的和传热系数来提高
增加外墙的厚度会使外墙的自重增加,同时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节能建筑中一般通过降低材料的传热系数和改善构造来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
外墙保温构造的方案单设保温层,保温层与结构层合二为一,复合构造等,设内保温、外保温和夹心保温
为了增加室内使用面积,一般做法为外墙外保温做法,外保温材料一般根据防火要求和材料的传热系数可选择模塑聚乙烯保温聚苯板(EPS板)、挤塑聚苯保温板(XPS板)、酚醛板和岩棉板,建筑的防火隔离带须用A级保温材料(一般为岩棉板)
3、建筑屋顶保温 要在建筑屋面与墙体交界处用500宽同屋面保温厚度的A级防火岩棉板形成水平防火隔离带,选择保温性能及传热系数较好的保温材料,减少屋面能耗
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设计,否则容易形成"结露"
在节能建筑中,因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的保温性能提高,热桥点就成为了节能建筑绝热保温的薄弱环节,所以在设计中,采暖与不采暖房间的隔墙、楼板以及底部架空的楼板都需要保温层保护
四、构建和完善我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体系的对策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綠色建筑与节能评价客观上涉及多学科、多角度、多要素,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绿色建筑评价是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系统化、模型化和数量化,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故其指标选择、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很复杂,而体系的建立则有待学科间的融合及研究者间的长期通力合作
目前,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得还不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将绿色建筑与节能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贯通起来,才能为我国绿色建筑与节能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2、使绿色建筑与节能体系由标准走向细化 我国对同一类型的建筑,不分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采用同样的标准一刀切,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需进一步细分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作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
可借鉴结构设计中"建筑重要性系数"的概念,对不同的建筑物引入"生态系数"概念,以期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年限、功能等做到区别对待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性大、自然条件各异,评估体系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建立全国通用的唯一标准体系是脱离实际的,在评价体系的标准设立方面,允许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非全国同一个标准
应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若干地区,通过对当地主要代表性特征进行分析后,赋予不同的"值"
3、评估方法由定性走向定量 评估方法方面,力争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評价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对定量指标的研究与使用
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实质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它主要侧重于对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
绿色建筑的评估要符合物理规则的科学性,准确的量化数据是评估系统的灵魂,而我国目前还缺少生态评估的一些基本数据
对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使用,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方面
五、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1、在区域层面上发展不平衡,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自然资源不一样,经济发展不一样,形成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如北方寒冷地区因冬季采暖造成能源高耗费、环境高污染问题严重,故发展较早;而有的经济发达地区节约意识较差故开展的较晚,甚至处于起步状态
2、在制度上没有激励性政策的配合,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执行贯彻度底(喊的多做的少),法规、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均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性作用
国外实践表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大因素,技术提供支持,而制度构筑环境,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证
制度革新的获益要比技术革新更为重要
3、在观念上,在面临具体行动时生态环保者非常少,人们的生态觉醒与实践之间存在着脱节
又如在建筑运营阶段,要节能,就需要自觉地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节约用水做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纸,将空调的温度调到26度等,这些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意识问题、生活习惯问题,是"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设计必须要更加的科学和有效,针对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的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对策,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2期. 【2】周丹;张星星,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历史文保区建筑节能环保技术集成应用【J】.建筑技能,2014年01期. 【3】高海颖,浅析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J】.四川建材,2013年02期. 【4】叶雪军,浅谈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13年10期.
成都简阳发展(控股)2023年债权资产计划政府债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