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期限:不超过12月;此次发行2亿元
付息方式:季度付息(3.15、6.15、9.15和12.15),打款当日成立计息
收益:10-50-100万
12月:8.0%-8.2%-8.4%
【项目主体】
【区级政府平台融资】滨州xx展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滨州市滨城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注册资本10000万元。
【AA平台担保】
担保方1:滨州市滨xx经营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滨州市滨城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截止2023年3月底,公司总资产共计42.74亿,净资产27.83亿元,资产负债率34.88%。
担保方2:滨州市xx有限公司:实控人滨州市滨城区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AA发债主体,当地主要的城市基础建设主体。截止2022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共计159.96亿,净资产35.93亿元,资产负债率77.54%,存量债券一只余额8.4亿元。
山东滨州市惠滨实业发展2023年债权资产政府债定融
信托定融政信知识:
首页 论文 毕业 图纸 知识 方案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全部 建筑 结构 水利 园林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 给水排水 园林工程 暖通空调 环境保护 路桥工程 岩土工程 工程造价 CAD教程 注册考试 电气工程 路桥图纸 路桥论文 毕业设计 路桥施工 桥梁工程 道路工程 轨道工程 选线设计 路基路面 绿化工程 检修与维护 路桥软件 路桥规范 路桥书籍 路桥套图 国外力学经验法的沥青路面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5-08 14:48:56 评论 收藏 国外力学经验法的沥青路面设计 摘要:本文从交通荷载、气候条件和材料特性3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力学经验法的沥青路面设计以及这种方法中所采用的疲劳准则和在中国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应用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交通荷载;材料特性;气候条件;Miner准则 1引言 德国道路历史久远,质量优良,特别在沥青路面设计理论研究和施工工艺方面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传统的德国沥青路面设计采用的是德国道路交通研究会(FGSV)颁布的RStO01标准(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这种方法主要依赖经验,参考一些基础的数据,如当量10t标准轴载的累积次数、地质条件和标准的结构层及组合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气候条件的改变和新型材料的发展等,力学经验的分析法悄然兴起
这种力学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分析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建立多维的有限元模型,综合考虑荷载、材料、气候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确保路面既经济又安全地在服务期限内发挥较好的使用性能
2交通荷载 并由累计交通量来确定路面的等级
RStO01将沥青路面分为7个等级,分别为SV、Ⅰ、Ⅱ、Ⅲ、Ⅳ、Ⅴ和Ⅵ,每个路面等级又对应着7种不同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组合及材料组成(1,2.1,2.2,2.3,3,4,5)
标准轴载累计交通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重车没有准确轴载统计的情况下,根据预估交通重车数量,并根据多年经验,得到不同公路交通等级轴载数量系数,从而计算出标准轴载数量;另一种方法是在较准确掌握重车轴载数量的情况下,计算累计交通量
Dresden模型认为,行驶在沥青路面上的车辆轴载从2~20t不等,以2t递加将轴载覆盖范围划分为10个轴载种类(2,4,6,⋯,20t),通过调查的年轴载作用次数和每种轴载所占比例,分别计算每类轴载以及该类轴载对应的轴载次数下引起的应力和应变以及其造成的疲劳破坏
这种交通量的计算方法,将各类轴载都考虑在内,不需进行标准轴载的换算,与实际的交通对路面所施加的荷载作用更加吻合
3气候条件 路面结构持续经受着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实践表明:温度对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准确预测沥青路面温度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路面温度场分布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气象学和热传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沥青路面温度场的预测模型,可以称之为理论分析法;另一类是根据路面温度的实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路面温度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称之为统计分析法
路面温度预估方法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研究的内容日益丰富,技术不断进步,针对性越来越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Dresden模型采用的路面温度预估模型为: y=a•ln(0.01x+1.0)+b(1) 式中:y为距离路表x处的温度(℃);x为距离路表的深度(cm);a、b为参数(表1)
在这个路面温度预估模型应用中,除了有大量实测的路表温度数据外,还需对长期时间内路表温度出现的频率有详细的调查,通过公式(1)、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及疲劳准则,可以预测沥青层的疲劳寿命
4材料特性和结构层厚度 4.1材料特性 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多种路用材料模型贮存在材料数据库中
贮存的材料包括粘结类材料,如沥青、沥青混合料和水硬性粘结材料等;非粘结材料如碎石、砾石和各类土
另外还贮存有各种材料的基本特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这些特征值并非全是固定不变的,有些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需要建立与影响它们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当研究出新型材料时,完全可以在材料数据库中添加
在路面结构层设计中,从数据库可以随意调用选取材料,并不断进行调整,以达到最理想的材料组成
4.2结构层组合及其厚度选择 无论是经验法还是力学分析法,沥青路面结构一般均由沥青面层、沥青联结层和承重层组成
承重层有多种结构形式,有沥青混凝土承重层、砾石承重层、碎石承重层、防冻层和水硬性粘结材料承重层等
完成材料的选择后,接着最重要的就是从下向上选择不同的结构层
对于整个结构的每一层,除防冻垫层之外,都先赋初值,然后通过程序不断优化,最后确定最佳的路面结构层及其厚度
选择结构层及其厚度的过程中需注意:一是尽管采用的是多层体系,但整个体系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都有限制,如高等级沥青路面总厚度控制在55~85cm之间,以确保整体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二是在德国防冻垫层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同土壤类型需满足最小防冻厚度的要求,这样可避免由于冬季低温及连续降温对路面造成的各种损坏;三是确保材料和各结构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如需要满足各层的最小厚度与材料粒径的最大尺寸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些最小与最大厚度,当地质条件、路面类型已知的情况下,Dresden模型都可以自动地进行检测并进行调整
5疲劳准则 许多国家在沥青路面设计的力学分析方法中,均从交通荷载、气候条件、各种结构层和材料特性等主要因素进行考虑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这些影响因素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理论进行换算、转换并应用于不同的疲劳准则
Dresden模型主要采用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假设,预估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在各类轴载和各级温度作用下的疲劳损坏程度
≤1(2) 式中:Na(b,c,⋯)为在a(b,c,⋯)情况下实际荷载循环次数;NBa(b,c,⋯)为在a(b,c,⋯)情况下可允许的荷载循环次数
如果式(2)左边的值大于1,则说明疲劳损伤累积最终发生了破坏,那么模型就需要改变结构层厚度,重新进行验算
针对沥青路面的主要损坏类型,疲劳准则主要应用在沥青层、无粘结料承重层或者路基顶、水性粘结承重层
以下对各结构层所采用的计算分析模型进行说明
5.1沥青承重层 疲劳准则在沥青层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力来体现,因为沥青层层底是疲劳开裂最早且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N=(3) 式中:N为允许的荷载循环次数;E为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与荷载频率、温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有关;σ为沥青层层底弯拉应力;γ为安全因子(表2)
5.2无粘结料承重层或路基顶 在路基顶及无粘结料承重层,包括碎、砾石承重层和防冻层,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压应变是引起破坏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通过无粘结料承重层或者路基顶压应力,由式(4)计算允许的荷载循环次数
N=(4) 式中:N为允许的荷载循环次数;Ev2为底基层或垫层非粘结材料和土基的弹性模量,可通过承载板试验获得;σz为压应力;γ为安全因子
5.3水硬性粘结承重层 由于水硬性粘结材料抗弯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水硬性材料的抗弯拉强度是水硬性粘结承重层设计的控制指标
水硬性粘结材料可经受反复加载作用,在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允许荷载循环次数由式(5)计算: N=(5) 式中:N为允许的荷载循环次数;βBz为水硬性粘结性材料的抗弯拉强度;σBz为水硬性粘结性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拉应力;γ为安全因子
复杂条件的改变需要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设计的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有着较好的质量和性能,且尽可能地减少路面出现的损伤
6结论 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与德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不同主要体现在设计年限、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以及设计和验算指标几个方面
中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一般为15年,而德国所有的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都是30年
中国沥青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强调强基薄面,致使裂缝成了中国沥青路面损坏类型中最常见的病害
在德国沥青层最厚可达到34cm,而且对防冻层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中国沥青路面设计以路表弯沉和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为设计和验算指标,然而多种类型损坏的早期出现与设计模式明显大不相同
沥青路面设计主要是防止路面发生早期疲劳破坏,因此应建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模型与破坏模型的关系,确定控制路面发生损坏和早期损坏的关键指标作为设计指标
中国沥青路面设计可以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和经验,提出适合中国沥青路面设计发展的设计指标和参数体系,让更多新的试验方法、新的设计理念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沈金安.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总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 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
近年来,随着建筑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还在进一步扩大
当代建筑美学正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对建筑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成与发展等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它反映了当今建筑美学发展的新趋向
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时期的高层建筑的美学价值
1、早期的离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美国的芝加哥
作为当时的商业中心,芝加哥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城市的繁荣,人口的猛增,特别是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特别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市区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屋,高层建筑便首先在芝加哥出现了
目前较普遍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幢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便是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代
这个时期的高层建筑造型特征是:体形较规整,在竖向划分为三段体顶部、墙身和基座;顶部往往设计成象征高直式教堂的尖顶或退台;顶部及外墙上采用大量的附加装饰,包括古典的线脚和浮雕;在墙身部分多为厚墙小窗和竖向体量划分的处理;而在基座部分,还往往保留了古典的壁柱及柱式
2、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大量兴建,并向超高层发展,继而在欧洲、亚洲、澳州及第三世界国家都相继出现许多高层建筑
形成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的兴盛时期:h
从二战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发展的繁荣时期
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至今仍是世界最高的高层建筑之一,他的造型不仅反映了现代建筑的美学原则,也反映了其先进的结构特征,并力求创造独特的建筑上部造型和轮廓线,成为业主和企业在城市中易于识别的广告性标志
然而,由于现代建筑忽略了历史文脉,排斥装饰,过分强调工业化作用,到处出现的是工业化的高层建筑造型,而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新现代主义时期的高层建筑 新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它在继承和发扬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的同时对现代主义的局限进行了改良、发展和完善
其坚持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功能化,追求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但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重新诊释
这种设计思想表现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之中,功能、结构、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重要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为突出
新现代主义在高层建筑立面造型上有很多创造性的发展和提升,高层建筑不再是简单的四方体,而往往是以抽象的儿何体或组合几何体,以富有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变化及结构美感的新视觉形象出现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它们是近邻环境的一部分,并发展出多种对城市、对环境的认识理论
不同的理论也导致了现代主义对环境的不同处理手法
今天的文脉要求我们城市结构、文化、尺度、材料等广泛问题进行调查,以追求建筑在时空上的特定位置感和多种文脉关系,使工程与建设地点融为一体,创造特定的环境气氛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现代主义对体形的关注正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解释和认可
4、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每个时代的审美观都受到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深刻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认识科学美和艺术美的问题,又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来
随着亚洲特别是环太平洋西岸地区在近二十几年来经济的飞跃和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建造的重心已从美国转移到了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层建筑和摩天大楼在这里应运而生,可以说这里成为了新一代高层建筑的试验基地,在这些地域中,我国的上海浦东新区无疑是最新最辉煌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在我国的香港、广州等地,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比如在香港建造的中环广场大厦、中国银行大厦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汇丰银行大厦等
日本也突破了地震的限制,建造了横滨里程碑大厦和东京都厅舍等高质量的建筑,韩国和新加坡也都掀起了高层建造的热潮
20世纪90年代,建筑的生态设计意识与城市生态学已成为建筑师广泛关注的重点
绿色建筑的创作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技术陆续推开
将具有现代感的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将使用功能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提倡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对话,建造花园城市、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已成为新一代建筑师追求的建筑美学目标
在21世纪,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亲切、舒适、方便、美丽的个性化现代城市,是建筑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5、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工程结构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给高层建筑形体创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创作空间,各国城市建设已进入高潮,高层建筑以它特有的优越性,对现代城市及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现代艺术的原理与手法,在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无疑会对国家城市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
所以有针对性的对高层建筑进行造型及美学研究,有利于我们对高层建筑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为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