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直辖市稀缺项目】【足额应收款质押】热销项目火爆打款中
?规模:2.5亿
?期限:1年/2年
?季度付息: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10日
?资金用途:补充公司各基建项目流动资金
?预期收益:
1年期:
A类 30万元(含)-50万元(不含) 8.2%
B类 50万元(含)—100万元(不含) 8.5%
C类 100万元及以上 8.8%
2年期:
A类 30万元(含)-50万元(不含) 8.5%
B类 50万元(含)—100万元(不含) 8.8%
C类 100万元及以上 9.1%
认购起点:人民币30万元
?【融资主体】重xx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武隆区重点国有企业,公司作为武隆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的重要主体,主业地位突出,能够获得股东较大力度支持。公司总资产253亿,营业收入13亿。2021年远东资信对公司的主体信用评级为AA,代表着公司具备充足的偿债能力。。
?【担保主体】重庆xx集团)有限公司,是武隆区涉水资源的“总业主、总账户、总平台”;是一家集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给排水项目进行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平台;是水利电力勘察设计、咨询,水利水电安装及物资销售,旅游业开发建设,土地收购、储备及开发的综合性国有集团公司。
?武隆区简介,武隆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境内有 “世界自然遗产”喀斯特芙蓉洞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生三桥。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12月29日,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2022年,武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94亿元,较上年增2.5%。2022年武隆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28.5%。
无关内容:
目前中国监理存在的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9-17 17:26:17 评论 收藏 监理自引入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监理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着几起重大安全事故以及有关强制监理各种话题的争论,监理已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国式监理,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当下,监理在中国到底是否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也值得行业人进行深思
有人对监理总结为: 监理人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这里, 分享几个监理小故事
以供同行讨论、思考
1建设单位事必躬亲,监理看似多余 故事1:建设单位自己挂帅,导致工程款多300万 在现场,建设单位事必躬亲,直接同施工单位打交道,尤其是涉及材料设备的选购、分包队伍的确定等敏感问题,差不多就完全撇开了监理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也能不麻烦监理就不麻烦监理,甚至工程款都不用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直接从建设单位处申领
当然,监理工程师针对现场问题发出的指令,施工单位也是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置之脑后
施工单位开始还走走程序,报请造价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工程量,总监理工程师签署了工程款支付证书后,到建设单位申领工程款
后来,施工单位发现建设单位对监理工程师签署的工程款支付证书根本不理会,就开始不按月向项目监理部申报工程量,直接向建设单位申领工程款,而该建设单位的主管人员竟然不理会手续是否齐全直接就拨付了,直到工程完工
因为是政府拨款的项目,后期必须要审计,审计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建设单位才慌了手脚,急忙请监理单位补开工程款支付证书
但是监理单位无法完全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因为他们直接支付的工程款比该项目监理工程师最终认可的工程款多300 多万
2对监理的期望不切实际 故事2:把监理当做超人,要求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 有的建设单位认识到自身的专业力量有限,确实是想委托监理单位帮助自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但对监理工作了解不足,对监理的期望不切实际
一次去四川成都谈一个林产工业项目,该项目的总经理非常诚恳地说:您回去给我们派一个人来,把我们的现场管好,我们负责现场吃住、个人的工资、来往的交通费
”笔者也非常诚恳地回复了他:人我公司能派,但一个人真管不好现场,是个超人也不成,做本工程的监理工作不能少于五个人
”笔者回京后对方还发传真来继续邀请,最后我还是婉拒了,因为该项目占地七十多万平方米,一个人现场巡视一圈下来差不多也要四个小时,还要管质量、进度、投资、安全,一个人管得了么?根据多项类似项目监理经验,该项目监理少于五个人根本做不好,与其做不好,不如不做
这样的建设单位意识到自己不是专业的,力不从心,但是对于监理工作认识不够,对行业实际状况不了解,只是盲目地追求降低成本,奢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取超额的回报,过于理想化,花了大钱,客观上加剧了监理行业的低价竞争
3把监理当做简单劳动 故事3:认为监理是派人到现场吃个饭、签个字就了事 有一些建设单位,将监理工作理解成为一种简单的劳动
在中国人工是最不值钱的,成本能有几个么,按什么标准取费,监理费能少支付就少支付,监理公司多着呢,你不干有人干!行业内都知道除了政府拨款的项目外(因为是国家的钱,没有个人愿意违反规定,承担违规责任,给国家省下钱),基本没有能够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取费的,尽管该标准已经是十多年前的标准
这种风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建筑行业,甚至有一些建设单位认为平时不需要监理人员在现场,等到验收等关键时刻,你到现场签字就行,它要求的只是一个形式,文件中有监理就行,所以他也只需要付给你、一点点费用就行
2002 年,我们承接了河北某市的一个项目,该小项目按照国家标准取费才三万多元钱,建设单位很希望我们去监理,我们也希望藉此打开该地市场,与建设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那么小的异地监理项目是不赚钱,乃至亏钱的
可是我们到当地才知,建设单位按国家标准付费已经是当地的天价了,当地的监理公司声称给它五千元就可以干,当然,他的监理方式就是关键日期派人到现场吃个饭、签个字了事,当地的监理工作就是这么做的
监理费过低导致监理人员待遇过低,从而导致监理行业难于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业内高素质人才少,导致监理服务水平低,监理服务水平低又导致建设单位不肯付出合理的监理费,监理行业陷入了一个“降低取费标准—降低服务水平—降低取费标准”的怪圈
武隆建设投资2023年债权融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