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AA担保人+AA融资人,实力强劲!
⚠⚠【仅江苏省内客户可认购,实名预约确认身份后才能进款】⚠⚠
【央企信托-601号江苏阜宁政信】
【基本要素】2.5亿/24个月/季度付息(3/6/9/12月20日)/100万及以上:7.4%
?亮点总结:
【AA担保人】阜宁CT(阜宁县第一大平台),实控人为阜宁县人民政府国资监管办公室,阜宁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实施主体,2023年中总资产219.56亿元。
【AA融资人】阜GC,实控人为阜宁县人民政府,阜宁GX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体。2022年末,总资产为132.23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36.46%,具备充足的清偿能力和履约能力。
【区位优势】盐城市2022年GDP7079.8亿,全省排名第八,增速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26亿,负债率仅21.69%。
央企信托-601号江苏阜宁政信
信托定融政信知识:
分析了初步设计评审工作中各类交通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运用交通工程设计原理,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既改善了道路工程的交通安全状况,又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关键词:交通工程设计,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交通安全 0引言 城市道路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行人使用以及敷设地下市政管线的交通走廊,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
交通工程设计,尤其是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初步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交通工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功能的发挥
本文立足初步设计评审工作中发现的各类交通工程设计问题,运用交通工程设计原理,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为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及评审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目的与意义 交通工程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组织道路上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流,尤其是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使其能够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
交通工程设计通过对道路空间及通行时间进行优化设计,明确道路上机动车系统、慢车及行人系统的通行秩序,使道路上尤其是交叉口的交通流能够有序、快速和安全的通过,降低交叉口不同方向交通流、不同类别交通流的矛盾及冲突点,以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交通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初步设计评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交通设计原理,能够改善道路工程的交通安全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道路建成后出现各式各样的交通问题
2交叉口设计原理 道路平面交叉按几何形状可分为十字形、T形、Y形、X形、多叉形、错位及环形交叉口等
在道路平面设计中由于受各种控制因素制约,道路平面交叉口不可能全部为规则的十字形或T字形等,异形路口的渠化设计对交通秩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交叉口类型对应不同的路口渠化方式
首先,平面交叉口机动车道应根据交通量预测、道路等级、交叉口所处的区域位置及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合理确定直行及左右转车道数量,并根据路口转向交通量、道路红线宽度确定是否设置专左、专右车道等
其次,应根据相交道路、交通量预测等级就交通流向、用地条件等进行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组织设计遵循人车分离、各行其道的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理念,确保安全畅通和减少延误
平面交叉口机动车道可采用专左、专右车道,以提高路口转向交通效率,避免交通流冲突
设置专左、专右车道的路口一般应在红线范围内进行路口渠化,包括进口道展宽和出口道展宽
同时考虑进口道中线偏移、压缩进口道中央分隔带宽度等方式
在道路红线较窄的路口,在保证人行道有效宽度的基础上,可考虑适当压缩人行道以进行路口渠化展宽
灯控路口进口道车道数应大于上游路段的车道数,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出口车道数相匹配
3初步设计评审中交通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列举了在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评审过程中的一些案例,运用交通设计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使得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更加完善
3.1案例一 主要道路路口车道数量设置不足,影响通行效率
1)工程概括
大兴区龙发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m
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幅路形式:中间路面全宽16m,机动车道两上两下,两侧机非隔离带各宽2.5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5m,两侧人行步道各宽4.5m
2)交通工程存在问题
龙发路标准路段为两上两下,龙发路与龙江路路口设计中,设置了一条左转车道、一条直行车道和一条右转车道
该路口处直行车道数量小于路段直行车道数量,导致路口通行能力降低,影响通行效率
3)具体解决方案
该路口设计虽然满足交通工程设计原理中“划分左转、右转专用车道,使车辆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的设计理念,但路口处渠化设计存在直行车道数量减少的问题,导致路口通行能力下降
由于该路口红线宽度限制,直接增加一条直行车道较为困难
因此,为保证路口通行能力,重新进行路口标线设计,右转车道调整为直带右,保证两条直行车道数量,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3.2案例二 道路沿线小路口较多,影响主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1)工程概括
大兴区后査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m
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幅路形式:中间路面全宽16m,机动车道两上两下,两侧机非隔离带各宽2.5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5m,两侧人行步道各宽4.5m
2)交通工程存在问题
该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道路北侧局部段现状开口较多,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个别丁字路口处存在小路口,交通组织混乱
3)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交通设计中“分隔车流,使车辆在交叉口的固定区域内通行,减少冲突”原理,对道路沿线现况及规划单位进出开口的交通组织与非机动车道的关系进行统筹考虑,消除主要灯控路口处开口,同时将开口较多段非机动车道变为辅路,采用机非隔离带进行分隔,并集中设置进出口
3.3案例三路口渠化设计影响交通安全
1)工程概括
丰台区青龙湖5号路规划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50m
该道路横断面采用三幅路形式:中央隔离带宽6m,两侧路面各宽14m;机动车道三上三下,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各宽4m;两侧绿化带各宽4m(其中长青路以北段施工中线向东偏移4m,西侧绿化带宽为8m)
2)交通工程存在问题
为减少道路西侧树木伐移,青龙湖5号路(长青路以北段)施工中线向东偏移4m,因此该道路与青龙湖12号路相交路口出路口段采用压缩中央分隔带方式进行渠化,导致内侧车道(即快车道)需要向右侧并线进入直行车道,同时渐变段长度过短,路口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3)具体解决方案
交叉口交通设计原理中进口处设置专左车道时,一般采用压缩中央隔离的方式,本工程交叉路口受施工中线东偏影响,未按常规路口渠化进行设计,但出口处渠化方案存在安全隐患
为消除隐患,建议设计单位将该路段中央分隔带由原6m统一压缩为2.5m,取消原中央分隔带渐变,消除安全隐患
上述案例仅仅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交通工程设计个别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交通工程设计原理提出具体解决办法,而交通工程设计需要全面分析对其他方面如平、纵、横设计的影响,需分析周边现状情况、交通构成及交通需求情况等,不能仅从单一方面评价交通设计的优劣,因而需要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在满足相关规范、规定及交通安全等前提下,对交通工程设计提出中肯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评价意见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错综复杂,交通设计很大程度上反映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使用效果
城市道路初步设计审查是规划部门对道路工程项目技术层面的把关,更要充分发挥交通工程设计及原理在初步设计审查阶段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交通工程设计
同时,要全力推进交通设计评价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评价水平,发挥其作用,需要对城市交通现况进行反省与再认识,需要对现有交通设计进行全面规范化管理
为此,从政策法规层面建章立制,细分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流程,完善健全城市道路初步设计审查机制,推动交通设计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是提升道路设计的基础,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保障城市交通系统有序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是改善城市交通现状、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
科学的交通设计工作必将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道路功能,创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武宏.交通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3]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4]北京市地标DB11/1116—2014,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S]. [5]毛志坚.论交通设计在应对城市交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EB/OL]. 你都知道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0-26 10:47:10 评论 收藏 一般部位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2底部加强区墙厚度 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参数指标轴压比 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时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
剪力墙配筋率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
;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剪力墙分布筋布置 1》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分布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拉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轴压比 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一级(9度)大于0.1、一级(7、8度)大于0.2、二三级大于0.3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构造边缘构件 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7.2.16确定,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 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6.4.5-1取用即可,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 纵筋配筋量直接PKPM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6.4.5-3确定; 箍筋结合《抗规》表6.4.5-3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注 意: 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4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介于4~8之间时,为短支剪力墙;大于8时为一般剪力墙
5连梁截面 跨高比小于5为连梁,不小于5为框梁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 连梁配筋时注意 只要一端与剪力墙在同平面内连接即认定为连梁,按连梁构造配筋,箍筋一律加密,上下纵筋配筋梁一样(考虑抗剪)
一二抗震等级的连梁 当跨高比小于2.5时,应加配斜向交叉钢筋
其构造要求及计算方法详《混凝土》11.7.10~11.7.11
6其他底部加强区范围剪力墙结构从地下室顶板算起,范围可取底部两层和总高1/10二者的较大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范围从地下室算起,取至转换层以上2层,且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0
墙肢与平面外的梁刚接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活在墙内设暗柱
设墙时,墙厚不宜小于梁宽; 设扶壁柱时,截面不应小于梁宽;墙内设暗柱时,截面高度可取墙厚,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
暗柱或扶壁柱箍筋直径,一二三级不应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纵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柱设计 1截面尺寸 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不宜小于450mm;长宽比不宜大于3
2柱截面控制指标剪跨 比宜大于2(可用柱净高除以截面长边来>4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高)
轴压比限值 按《抗规》表6.3.6取用,注意看表下注释;【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
】 配筋率 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 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2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6.3.7-1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角柱和框支柱来确定配筋率,注意看表下注释),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5%; 另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0.1%;【注意:模型计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
箍筋体积配箍率 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核螺旋箍时,箍筋体积应折减0.8; (实际体积配箍率=100高度范围内不含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除以扣除保护层的混凝土体积; 根据柱轴压比算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6.3.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小于C35)/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 注 意: 剪跨比不大于2(短柱,易出现在与梯梁连接和框剪结构中的柱中)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 另外框支柱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其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应比《抗规》表6.3.9内数值增加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核芯区箍筋 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照《抗规》表6.3.7-2确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率特征值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
3配筋构造纵筋 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200mm,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400时不宜大于300; 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
箍筋 1》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 2》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 一级框架在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 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注 意: 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
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 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4其它 柱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一级时单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且一级时不应小于1.5%; 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四级框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柱的纵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
板柱节点计算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9及附录F
板设计 1截面尺寸 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 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 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
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2配筋率 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
3钢筋布置钢筋间距 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
标准层钢筋 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 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4板配筋计算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PKPM生成施工图 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
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
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 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新定义
阳角处增设放射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