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产品名称】重庆綦发城市建设发展2023年债权资产002政府债定融
?【002募集规模】5000万
?【产品期限】12个月
政信知识:
阐述了影响沥青砼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关键词】沥青砼路面 平整度摊铺压实 1 前言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带动了公路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对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反映了公路通车后的整体效果,体现着公路的使用品质,路面平整度是行车环境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控制沥青砼路面的平整度是施工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2 实例介绍 青海省兴海县县城道路改建工程从2008年4月开工,主要是对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进行病害处理和罩面施工,由于兴海县在2007年对供暖设施进行布设,所有供暖管道都埋设在这四条大街上,这样就破坏了原来的路面,我们接到任务后就着手进场施工,由于他们开挖的不是很规则,这就对我们的病害处理和罩面施工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对路面的平整度施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何使路面的平整度达到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3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分析 3.1摊铺机械 3.1.1基准钢丝及装置 施工中一般采用“走钢丝”的基准控制方法,它可以较好的控制平整度
施工前,先要张拉好基准线(2~3mm钢丝绳),然后设好各桩(直线段桩距10m、弯道处5m),根据测量的挂线高度确定各桩位钢丝的高度,测量不准,量线失误或拉力不够钢丝下挠等都会反映到摊铺的路段上,从而造成路面波浪状起伏,影响路面平整度
3.1.2摊铺机熨平板加热及平直度的调整 摊铺前,如果熨平板加热不均匀,摊铺时会造成温度较高的混合料与温度较低的熨平板粘结,使得摊铺层面出现拉毛、小坑洞等不规则的凹凸不平,从而影响整个公路的平整度
因此,摊铺机开工前熨平板温度必须提前0.5-1h预热到100℃
摊铺前还应认真检查熨平板的平直度,若有正拱或反拱现象,则必须调整撑拉熨平板的拉杆长度,使熨平板下表面同属一坡度,以确保路面横向平整度
3.1.3摊铺速度的影响 摊铺机摊铺时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机,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
摊铺速度过快,易造成摊铺层表面的粗颗粒在熨平板下沿摊铺方向滑动,使表面粗颗粒后方出现小坑小空洞,从而影响面层平整度和预压密实度
3.2压路机 路面平整好坏的关键在于摊铺机,但也与压路机的碾压密不可分
合理的碾压工艺与正确的碾压操作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手段
3.2.1碾压方式及碾压速度的控制 碾压沥青混合料应采用组合碾压的方式,初压时首先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遍,速度为1.5~2km/h;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应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4~5遍,速度为3.5~4.5km/h;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遍,速度为2.5~3.5km/h
碾压时,应注意碾压路线和方向不得突然改变,以免使混合料产生推移或开裂
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固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3.2.2碾压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对来料车、摊铺后、碾压前、碾压中及碾压终了的温度进行测试
碾压应在混合料较高温度下进行最为有利,一般情况下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13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70℃
温度相对较高容易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与压实度,温度偏低导致沥青混合料颗粒间摩擦阻力加大,使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且容易形成局部松散和发裂,影响路面平整度
3.2.3压路机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轮胎压路机使用时,应注意检查各个轮胎的新旧程度和轮胎压力,必须做到新旧一致、压力相等
否则轮胎软硬不一,在碾压过程中会形成轮迹,使沥青面层横向平整度超标
钢轮压路机应装雾状喷水装置以防混合料粘轮,轮胎压路机应有专人负责用 1∶3的油水混合液喷洒轮胎表面(严禁刷柴油),防止碾压时将沥青混合料粘起造成路面不平整
3.3摊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3.1沥青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必须与摊铺机的摊铺能力相匹配 首先,要保证摊铺机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
若在低温季节施工,如供料不及时,摊铺机待料时间过长,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平整,而且自动找平系统在每次启动后,需行驶5~8m后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切忌摊铺机中途停机
加强拌和站管理,保证连续供料,运行中途不停机加油,采用操作手轮换休息等办法,做到每天早晨开机,晚上收工关机,中途力争不停机,以确保路面摊铺作业连续不间断
3.3.2运输车辆与摊铺机的配合 摊铺作业时,常因运输车辆操作不熟练而与摊铺机配合不协调,使混合料洒落在摊铺机行走履带前,如不及时清除会使摊铺机左右晃动,造成自动调平系统工作仰角发生变化,影响路面平整度
因此,必须专人负责指挥倒车,严禁运料车撞击摊铺机
3.3.3施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往往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的一个点数据较差
因此,接缝水平是制约平整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要舍得切除接头,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以切割机切缝挖除
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
3.4病害处理时不彻底造成的影响 以往“基层不平面层调,下层不平上层找”的老方法,当用沥青混合料将10mm低洼处填平时,尽管表面是铺平了,但该处多出的10mm松厚经压实后仍会出现低洼现象,其深度为10-(10/1.2)=1.7mm(1.2为沥青混合料平均压实系数)
如误差大于10mm则不平整度将更大,由此可见基层顶面的平整度对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而对与旧路罩面来说彻底的处理病害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好方法
4 结语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有些平整度是由机械性能引起,有些则是由人为操作、安排失误造成,我们只有在认真研究分析施工中的可预见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抓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要加强现场管理,精心组织,以保证路面平整度,提高路面工程质量
参考 文献 :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通过对我国现实居住环境特点的分析,浅释了无障碍住宅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 无障碍 发展 住宅 必要性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伟大进程,以及我国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而引入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全新概念,是一项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权益,方便他们日常出行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过去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不但大大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也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展示了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二十年,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
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4亿,增长到2.4亿,占那时总人口的16%左右
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被人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这种状况应该引起我们严重关切!从1982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势很猛、发展很快
不仅如此,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迅猛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而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相当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六倍
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好制度安排,完善政策法规、以及物质、设施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准备
搞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就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做的一项环境准备
许多老年人到了晚年都有残疾期
据统计,60岁以上残疾老年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9.72%.上海市老年残疾人占全市残疾人口的53%.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的变化,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就越来越迫切需要方便适用的无障碍设施
我国还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有视力残疾的877万人,肢体残疾的1100万人,而且由于交通事故等原因,今后的肢残人会不断增加
对于众多的视力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来说,他们不仅应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劳动与就业的权利,而且也应该享有自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就是他们正常行动的基础
此外,我国现有14岁以下的儿童近3亿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保障孩子们健康的成长,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
由此可见,无障碍设施建设将会泽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泽及全社会,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们大家都有责任把这件好事做好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在城市道路、建筑物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不仅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比较普遍地贯彻了无障碍建设的理念,而且各地都建起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无障碍设施
据建设部和中残联提供的情况,我国有些城市按照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残疾人十年”的有关指标衡量,其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前列,某些方面还达到了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水平,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四大要素,可见住宅建筑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住宅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久远,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学习建筑住宅,但那时的生产力低下,住宅也仅只是树巢和洞穴,用以避风遮雨、抵御野兽的攻击
随着历史的发展,住宅建筑历经了数千年的社会变革,无论在设计技巧、施工方法、建筑材料、艺术风格及使用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住宅建筑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建造时代的经济、文化、科学、生产的水平
时代赋予了住宅建筑深刻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住宅建设也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解决住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在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倾注足够的资金立即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只能投入限额资金,力求增加建房的数量,以逐步改善住房紧缺的局面,因此解放初期营造的住宅大都忽视使用功能,多是些“住得下,分得开”的睡眠型房屋
甚至还有大量的简易楼群应运而生,这些楼群是有吃无拉的胡同串(有厨房、无厕所,大门一开厨房,卧房一连串),而那时缺房的人们以能分到一套居室即为最大的满足,当然不会存在追求使用功能的奢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再不能把住宅功能简单理解为仅供休息,睡眠的场所,住宅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作为人的栖身之处外,它还是进行文化学习、休闲娱乐、社交活动的基地
同时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它还是工作、科研和创作的辅助场所
然而,住宅的功能远不止这些,还应从社会人口结构的组成来满足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特殊需要,这就涉及到社会上为数众多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对住宅的无障碍设施的特殊要求
残疾人有平等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在家庭中停留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因此,如果只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实施无障碍,而对残疾人家庭的小环境不予考虑,这样就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不可想像的困难,使他们因空间狭小或某些设施的障碍,而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势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难怪居住在楼群中的残疾人说:我住在这里就像生活在监牢里一样,失去了行动自由
因此,建造残疾人的住房是有利于社会的好事
无障碍住宅对于老年人同样迫切需要,我国的老年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勤奋一生,到了晚年离、退休后,他们理应有一个安全和方便的环境颐养天年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与活动的配套设施
”这是我们的国家从法律上给予老年人居住权益的社会保障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期对老年人的福利事业不可能有过多的投入,如大量兴建各类不同档次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等集中养老机构用房,况且这种养老方式会增加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付出,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仍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这与世界上普遍主张“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家里”的观点达到了共识
家庭养老模式也正迎合多数老年人愿与晚辈团聚的心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愿与晚辈同在一套居室内共住,老年人愿有自己的住房,与子女能够比邻或较近距离居住,以便经常往来并得到子女的关照
如不具备分居的条件,则住宅设计决不能局限于几个居室的问题,还应考虑到二代人或三代人在生活习惯、娱乐方式、行动规律的差异
为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无障碍住宅与日俱增的需求,如何从住宅设施上发挥和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从使用功能上为多代同居者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这一系列的需求向全社会和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晚,无障碍住宅建筑也还没有按比例地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
但是,建设部于1989年颁布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随之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该“规范”的“实施细则”,为无障碍住宅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低租住房和福利性分房制度都已结束,住宅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因此,住宅设计再不能停留在只考虑户型、进深、宽度及高度等简单的技术参数上,房产开发部门也不能只满足于建造高级公寓楼、山庄别墅,而忽视了不同人口结构、不同经济层次的消费者对住宅的不同需求
目前商品房出现滞销现象,广告攻势虽强劲,但未见多大成效,这情况值得开发部门认真思考
必须意识到,住宅是特殊的商品,一次性投入很大,甚至会用去家庭的全部积蓄,同时它又是耐用商品,建筑的使用寿命至少可达半个世纪,购买后不会再随意更换,因此消费者在购房时持慎重态度,尤其是有残疾人或老年人的家庭,对住房的使用功能、室内的各种设施是否安全、方便,成为这些购房者的首选条件
即使是暂时没有老年人的家庭,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时进住的青壮年人也会成为老年人
由于我国有众多的残疾人存在,同时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因此,无障碍住宅建筑的兴起势在必行,住宅的设计和房产开发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及早调整建房类型,适量开发无障碍环境的住宅和居住小区,这不仅造福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也使房产开发事业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盈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我国的住宅建筑是以多户型住宅的建筑群体为主,基于残疾人不愿与健全人分开居住的心理及老年人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心态
建议在多层和高层住宅楼内修建3%一5%的无障碍住宅(这里所说的残疾人是指拄拐杖和乘轮椅的肢体残疾人及视力残疾人),在多层住宅建筑中的残疾人套房宜设在首层,以解决他们垂直交通的困难,其中乘轮椅的残疾人套房则必须设在首层
老年人的居住套房则应设在三层以下
设有电梯的高层住宅建筑中残疾人、老年人套房的层数可不严格规定
有残疾人居住的多户住宅建筑,首先要满足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建筑入口应修建轮椅通行坡道,门厅及通道应通畅明亮,楼梯要方便残疾人使用,楼梯的形式、坡度、宽度要适宜,不能太陡和太窄,楼梯两侧都要设扶手
电梯要便于乘轮椅者及视残者的使用
公用设施中的垃圾道、公共通道的照明、消防柜、奶箱、信报箱等的位置和高度要为残疾人的使用提供便利
多数残疾人在居室内停留的时间要比普通人长,因此残疾人的住房要选择良好的朝向,保证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的通风,要保障分户的私密性和生活的方便,视线和声音要适当隔绝和不为外人所干扰
依据家庭人口组成的不同,安排好居室和共同团聚的活动空间,包括厨房、浴室、厕所及必要的储藏柜等,在使用和通达性方面要便捷、流畅、安全、实用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营造了很好的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统筹解决五个方面的不平衡,强调向社会事业倾斜
强调向农村倾斜
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我们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宣传,强化“无障碍设施,方便你我他”理念
增强公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意识,使全社会都了解、关心和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
来医治城市市中心的脑溢血病和城市边远地区的瘫痪病
“” 霍华德懂得,缓解城市的拥挤情况,不是靠大城市的郊外居住区所能解决的,而应该把城市的所有功能疏解开来
他拒绝向郊区发展这种临时性的过渡方式,而要寻求一种城市与乡村稳定持久的结合,而不是脆弱的连结
“ 如果在世纪之初城市规划的先驱者心目中的理想城市还难以变为现实,那是因为人类还缺乏足够的科学技术的支撑,还无力摆脱那种机械的、连片空间集聚的无奈
那么,面临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高速发展,如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信息高速公路网以及门类齐全的各种服务网的建设已不是神话
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小了,而人们的活动空间却变大了
城市规划工作的回旋余地和视野也就得以大为展开
单纯实行 规模政策 ” 所难以达到的目标,完全可以通过城市结构形态的调控来加以实现
笔者认为理想的城市实际应该是区域内的城市群,它们依靠现代网络结构来加以支撑,各种适度规模级的城市和城镇合理分布的网络的结点上
形成城乡之间不仅协调,而且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
各城市或城市组团的内部功能明确,配套齐全,与外部网络互为输出入系统
变封闭体系为开放体系(或称开敞体系)
如果讲控制规模,就应该着力控制老城市的中心区规模,改造旧城主要在城市质量上、文化底蕴上下功夫,而切忌盲目在数量上作打算
发展城市新的组团,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城郊的农、林、牧业应该较早实现高效、高质,成为 都市农业 “ .这种形态,非但不被城市所排斥,恰恰是构成城市良好生态的有效组成
建设步骤上要集中力量逐个进行,使之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发挥一片的效益
模,就应该着力控制老城市的中心区规模,改造旧城主要在城市质量上、文化底蕴上下功夫,而切忌盲目在数量上作打算
发展城市新的组团,要严格保护和合理调整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城郊的农、林、牧业应该较早实现高效、高质,成为 都市农业 ” .这种形态,非但不被城市所排斥,恰恰是构成城市良好生态的有效组成
建设步骤上要集中力量逐个进行,使之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发挥一片的效益
重庆綦发城市建设发展2023年债权资产002政府债定融